行業新聞
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及微型電動車引爆是開啟汽車輕量化的三把鑰匙。在輕量化的技術路徑中,鋁合金是最現實的選擇,其中鋁鑄件占比77%,是首要受益的細分方向。因此,我們重點推薦國內技術成熟、逐步轉向高端、且已打入國際市場的鋁鑄件子行業;同時,在擠壓件領域,隨著技術的進步將誕生了一批優質企業,值得我們關注。
汽車輕量化時代開啟 政策法強力推動汽車輕量化
國內原油對外依賴度距離70%的警戒線只有一步之遙,城市污染日益嚴峻,促使汽車油耗標準、排放嚴格執行。2012年6月國務院頒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規定2015年、2020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分別降低至6.9升、5.0升,否則將面臨停止新品申報等嚴厲懲罰。根據統計,2012年自主品牌車百公里耗油為7.38L,此前6年降耗極不得力,僅下降1.3%。環保方面,當局大力淘汰黃標車、嚴格執行國四,規定CO2排放標準。
要實現降耗的目標,多管齊下是必然選項,汽車輕量化是解決方案之一。國內自主品牌轎車平均比發達國家同類轎車重8~10%,商用車平均重10~15%,平均每百公里油耗比歐洲高23.2%,比日本高37.8%。汽車輕量化是提升效率的內在要求,隨著“節能環保”日益被重視,輕量化也廣泛應用到普通汽車領域,在提高操控性的同時還能有出色的節油表現,根據測算,若汽車整車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車輛每減重10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可減少約5克/公里。
根據美國在歐洲全順車的實驗,在滿足歐IV標準條件下,每百公里油耗Y與自重X大致滿足以下關系:Y=0.003X+3.3434。
新能源汽車是輕量化的加速器
新能源汽車重量大,輕量化的需求更為緊迫,以增加其續航里程。新能源汽車偏重的原因在于電池的重量比傳統發動機明顯增加。以特斯拉modelS為例,其總重達2108KG,僅電池就重量即超過500KG,此外還有驅動電機增加整車重量;而傳統汽車的發動機總量一般為80~160KG。一輛70L汽油的汽車行駛里程可達700~900KM,而載有500KG電池的電動車續航里程僅400公里左右。
我們了解了到,市場關注度極高的新能源汽車車型均大量采用鋁合金部件。譬如,特斯拉使用全鋁車身,結構件中九成使用鋁合金,寶馬i系列、比亞迪(行情,問診)騰勢、江淮iEV5、長安純電動版逸動在底盤、動力總成部件普遍使用鋁合金,以降低整車重量。
微型電動車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的另一生力軍
政策規范后,微型電動車因消費者內在需求強烈有望在2020年達到500萬/年市場規模。從目前了解到的信息判斷,出于安全考慮,制定標準的新標準將限制低速電動車的重量,或不超過600KG,而目前普遍在750KG以上。如此,微電車普遍需要減重150Kg!
重量限制及低速電動車運行車速低(碰撞安全性相對要求低),故而微電車身可率先采用鋁合金件。我們預計到2020微型電動車后單車用鋁可達150Kg左右。
車用鋁合金零部件生產企業迎來歷史機遇
鋁合金輕量化是最現實的選擇
汽車輕量化主要依賴于材料的選擇。輕量化材質中高強度鋼主要用于底盤、A柱等強度要求高的部件,有色金屬復合材料則更廣泛的運用于汽車各類零部件,甚至車身及車身結構件等。
我們認為鋁合金是汽車輕量化最現實的路徑,因為鎂合金、鈦合金甚至碳素纖維不具備大規模運用在汽車上的基礎,供給量、價格均、耐熱和耐腐蝕性是它們廣泛運用在汽車上的制約因素。
傳統汽車用鋁持續增長,微電用鋁提供彈性
汽車上有眾多零部件可以使用鋁合金代替,以達到輕量化的目的,估算可平均節省重量125%。根據汽車咨詢機構Duckers調查,北美、歐盟、日本單車用鋁分別高出中國47%、24%、15%,且歐美日單車用鋁仍在持續增長。
我們在如下假設下測算國內汽車用鋁的市場空間:1)2020年前國內乘用車復合增速7%;2)在結構件領域運用鋁合金材料帶動下,歐美單車用鋁維持增長,預計國內單車用鋁在2020年趨近于歐美,即在2020年國內單車用鋁在178Kg左右;3)鋁鑄件價格不變,即維持在3.5~4萬元/噸。
我們測算2014年國內傳統汽車鋁件市場空間約607億,保守估計到2020年國內汽車鋁件市場空間可達1622億。此外,我們預測微型電動車用鋁將由2014年3億元增長至2020年268億元。綜合來看,2020年國內汽車用鋁將由610億增長至1899億。
汽車是全球產業,出口創造廣闊市場空間
根據上述方法,以全球汽車增速3%計算,我們估計2014年全球汽車鋁鑄件市場規模2743億,而到2020年這一規模將上升至4859億。
對于國內企業而言,不僅受益于國內汽車鋁件行業快速發展,也從國際化分工、搶占國際市場中受益。我們觀察到,國內汽車鋁鑄件行業出口連年增加,而國外汽車鋁鑄件行業公司數量、出貨量均持續萎縮,體現國內企業已開始替代原有廠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