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汽車制造業
入選2020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重點領域
汽車行業對于國民經濟的作用有多大?8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了《2020年度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重點領域》的名單,其中汽車制造業順利入圍。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稱,為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關于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的意見》(國市監標準〔2018〕84號),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國家相關規劃,結合產業發展實際以及有關部門和地方需求,統籌考慮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情況、消費者關注程度、標準對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效果,研究制定了并公告了相關重點領域。
.jpg)
在這份名單中,汽車制造業排序在128位,涵蓋的領域包括汽柴油車整車、新能源車整車、汽車用發動機、電車、汽車零部件及配件、鐵路機車車輛六個領域。
貿易戰與疫情的“危”和“機”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嚴重沖擊了全球汽車產業。比如,上半年大眾集團和戴姆勒虧損均超過10億歐元。得益于高效快速的疫情控制,中國汽車市場在今年第二季度大幅回暖并創下新高。
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不斷的背景下,世界各汽車制造商需要重新思考中國戰略。
首先,雖然中美關系有所惡化,但兩國經濟相互依存度較高,今后仍然有望保持一定的貿易關系。從2019年中美貿易情況來看,中國市場仍然在美國汽車產業中占據重要地位。
其次,各汽車制造商與中國市場的關聯度較高。從企業經營來講,汽車制造商離開中國市場將無法開展業務。2020年前7個月,通用和特斯拉等眾多汽車制造商并未減少中國業務。為了實現收益層面的“集中和選擇”,通用實施將經營重心放在美洲和中國的戰略。2019年10月啟動上海工廠的特斯拉分別在美國和中國建立了生產基地并力爭擴大業務。不少汽車制造商為確保盈利提出依托中美兩極的戰略。
此外,考慮到效益、規模、原材料等因素,北美汽車產業供應鏈無法在短期內離開中國。把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地方需要全球范圍的轉移和新建工廠,后續研發將推高成本,而眼下資金短缺是多數企業面臨的難題。
當然,出于規避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疫情蔓延雙重風險的考慮,各國企業在海外拓展業務時需考慮包括供應鏈網絡在內更靈活的生產和采購戰略新體制。
.jpg)
2020年7月1日,涉及北美三國的USMCA新貿易協議生效,各廠商通過調整零部件采購地以應對新協議的原產地強化規則。根據日本JETRO在2019年8~12月實施的問卷調查,在進駐美國的334家日系企業中,38.6%的企業正在探討改變采購地,已決定調整從中國采購的企業超過了8成。中國企業福耀玻璃、明華、敏實集團也先后在美國、墨西哥、塞維利亞建廠。
根據以上兩個相背離的趨勢,人們或可從1984年到1991年的日美貿易戰中得到啟示:以中美貿易戰作為催化劑,加速中國汽車產業升級和分化,促使中國產品從低端低毛利產品到高端高毛利產品的進化,或者說從終端產品向上游核心零部件和設備的進化,依托民族系廠商取代外資或合資廠商,促使高壁壘核心零部件深度國產化。
文章來源:車友頭條、中國汽車報網
整理:壓鑄快訊

